上半年,杨凌示范区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示范区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1至6月份,示范区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7亿元,增长3.8%,较一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形势喜人的背后,是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加力。
“今年我这小麦美得很!”蒲志龙说道,“今年雨水充足,病害防治得好,加上我这个小麦品种好,比去年增产400斤!”蒲志龙是杨陵区五泉镇蒋家寨村村民,7月27日,他将今年喜获丰收的1300多斤小麦刚刚存到了离村上不远的面粉厂。说到今年的小麦增产,蒲志龙打开了话匣子,“这多亏了政策好,疫情期间,农业部门通过村委会给农户提供农药、化肥,价位还比市场低。”
为了减少小麦病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杨凌示范区农业部门依托杨陵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农资供应商设立15个供应点,以低于市场价5%的优惠价格为农户进行农药、化肥线上线下配送服务,并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农户喷药施肥,为农户开展培训,发放宣传资料。今年上半年,全区夏粮收获面积1.1万亩,亩产530公斤,较去年亩均增产46公斤。“粮袋子”有保障,“果篮子”也要更丰富。作为蒋家寨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的猕猴桃产业,也在农业部门的牵头下逐步实现高接换头。
在蒋家寨村村口的一片猕猴桃地,村民蒋全谋正在忙着检查成活的猕猴桃高接换头枝条,“我这是给嫁接苗进行‘松绑’,促进它的生长。”蒋全谋今年种了5亩猕猴桃,其中有2.5亩在5月份进行了高接换头,由原先的海沃德改种徐香和金富。“过去种植的海沃德品种,产量虽高,但品质不好,销路不行,今年在农业部门的带领下,我们这地一半都进行了更换,新品种品质高,有市场。”
蒋家寨村监委会主任蒋岁勤告诉记者,蒋家寨村共有1300亩地种植猕猴桃,60%种的都是海沃德品种,2019年,海沃德价格低,农民收益差,最低一斤才卖到了6毛钱。今年为了改良品种,增加农民收入,杨陵区农业部门牵头,村上配合,对村里17亩猕猴桃地进行了“升级”,改种金富、瑞玉、徐香、翠香等高品质猕猴桃,口味符合现代人的口感,市场价格喜人。“农业部门还对高接换头的土地一亩补贴600元,村里人都很高兴。”蒋岁勤说。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杨凌全区完成猕猴桃高接换头737亩,大力推进了全区特色产业向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逐步发展。
杨凌示范区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政府补贴,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落到农民身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