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陕农发〔2021〕55号)文件要求,现对示范区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持完成并申报的2021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励的项目,就行业、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前五名)、内容摘要、推荐等级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2021年9月26日-2021年9月30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与示范区农业局联系。
电话:87033213 邮箱:ylsfqnyj@163.com
附件: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拟推荐奖项公示材料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
2021年9月25日
2021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拟推荐项目汇总表 | ||||||
推荐单位(盖章):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 | ||||||
序号 | 行业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前五名) | 主要内容(简述项目主要技术要点、路线、措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200字内) | 推荐等级 |
1 | 农业农村 | 苹果矮砧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李丙智、谢宏伟、郑振华、侯满伟、刘刚 | 项目集成提出矮砧大苗,宽行密植,覆盖生草,网格立架,高纺锤形,有机菌肥,化学疏花疏果,机械化管理等八项关键技术。优化提出不同矮砧苹果栽培模式及适合机械化建园标准与树形参数。项目2017年和2018年分别作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向全国发布。制定省级建园模范1项,企业标准规范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36篇,出版著作5部。在陕西平均年推广201万亩,年增加纯收入35.85亿元。 | 一等奖 |
2 | 农业农村 | 食用菌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李鸣雷,韩耿锁,程雪绒,简红忠,常小峰 | 本项目通过引进、选育出L808、渭香1号、黑木耳Au2000、平菇P101、羊肚菌SBS-1、大球盖菇、杏鲍菇、滑子菇等8个食用菌优良菌株;将果树修剪枝条、沙柳、柠条枝、玉米芯、麦草糠等农作物秸秆作为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研究集成了“农林废弃物-食用菌-有机肥”食用菌绿色栽培技术体系;采取统一菌种、统一制袋、统一养菌、分户出菇、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分”运行模式,构建了“集中制袋、异地出菇”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与供应,本项目2018-2020年在榆林、延安、咸阳、渭南、宝鸡、汉中、商洛等地累计示范推广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6.20亿袋,总产值可达65亿元,新增纯收益可达15.19亿元,总经济效益9.51亿元。 | 一等奖 |
3 | 农业农村 | 陕西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王渭玲、陈洁、孙越赟、王敏珍 、宋金枝 | 开展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与优质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水肥科学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最佳采收时期与技术等研究;制定陕西道地中药材生产规范技术集成。累计推广面积367.32万亩,新增总纯收益488941.90万元。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1665班次;培训种植户与企业人数8.16万人次、基层技术人员455人次;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全面提升陕西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有效控制中药材重金属和农残,提高了陕西省中药材市场上的竞争力。 | 一等奖 |
4 | 农业农村 | 鲜食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房玉林、张宗勤、孙翔宇、张鹏、李华 | 针对我省鲜食葡萄栽培管理相对粗放,效益低下的现实问题,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解决产业急需问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思路,通过对葡萄品种结构改良、标准化绿色栽培技术、防灾减灾救灾技术体系、物流保鲜与电商销售模式、葡萄优质区域品牌打造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环节系统创新,组装集成覆盖“良种、优技、绿色、抗灾、品牌”鲜食葡萄全产业链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我省鲜食葡萄优质高效快速发展。 | 一等奖 |
5 | 农业农村 | 秦岭北麓徐香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刘占德、姚春潮、赵英杰、李建军、邱琳 | 继‘秦美’‘海沃德’之后,评价并筛选出了更加适宜陕西主产区并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徐香’猕猴桃;创新性研究了‘徐香’“通直主干、降低主蔓、外控内促”为主的水平棚架整形修剪等4项关键新技术;集成了秦岭北麓徐香猕猴桃产业化“4+N”关键技术,构建了“1+2+2+N”推广新模式;发表‘徐香’科技论文22篇,总结编写猕猴桃培训教材6部,获得国家专利6项,形成技术规范(程)8个;在秦岭北麓5年累计推广面积213.46万亩,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656.69元,总经济效益21.97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 一等奖 |
6 | 农业农村 | 家兔工厂化繁育及高效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任战军,谢印乾,牛华锋,赵宝,王淑辉 | 通过引进伊拉兔、伊高乐兔等进行工厂化繁育,优选核心群,推广新兔舍(含设备),研发无抗饲料,防控魏氏梭菌病等,用生物发酵方法处理粪污,形成了家兔高效饲养管理技术规程,集成配套与示范与推广。利用体系研究+养殖基地示范+养殖户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来,带动我省养兔存、出栏量增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特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更为突出。充分利用了花生壳、稻糠、豆杆等,过腹还田,实现了循环农业,生态效益明显。 | 一等奖 |
7 | 农业农村 | 奶山羊全产业链技术规范的集成创新与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曹斌云、安小鹏、舒国伟、逄国梁、陆梅 | 本项目按照用标准化支撑优质高效产业化的思路,采取将前期研究的相关促进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组装成为配套技术,将配套技术研制成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将研制的奶山羊产业技术规范进行推广的方法进行。研制和推广奶山羊全产业链技术规范19个,发表论文16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件,企业转化5件。在全省选育出1200多只具有年产1000公斤以上产奶遗传潜能的种公羊,改良中低产奶山羊118.3万多只,获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一等奖 |
8 | 农业农村 | 樱桃抗根癌砧木、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矮密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蔡宇良、韩宇、何玲、宛甜、赵艳萍 | 选育审定3个樱桃新品种,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2种樱桃加工产品;推广优质耐贮运樱桃品种10个;研发推广樱桃根癌病综合防治技术、矮密集约化栽培等技术12项。创建3种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模式,六年年培训果农6540余人。累计推广64.646万亩,平均新增纯收益7559.20元/亩,总经济效益488672.0881万元,发表研究论文18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9名,其中博士生5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 一等奖 |
9 | 农业农村 | 春玉米抗旱节水丰产增效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张仁和,王晨光,张爱玲,郭智新,凌 莉 | 针对旱作春玉米生产中水资源紧缺、栽培技术不够完善、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鉴选出5个抗旱节水丰产玉米品种。创建了“两调、三改、两机”旱作春玉米抗旱节水丰产增效技术体系,搭建新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快了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三年累计推广504万亩,总经济效益6.16亿元。制定省市级地方标准5个;发表论文20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实现了旱区玉米大面积丰产增效,有效推动了我省旱作春玉米生产方式升级转型。 | 一等奖 |
10 | 农业农村 | 高抗体水平下种鸡场禽流感与新城疫自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杨增岐、王平、党如意、王民民、仇薪鑫 | 研究确定了14 log2是新城疫完全保护的HI抗体临界值,建立了高抗体水平下种鸡场 AI与ND自净化技术, 为动物疫病净化开辟了一条经济实用的新途径。核心技术在高陵祖代鸡场扩大试验并应用8年,在全省16个县区推广应用3年。由各县区动物疫控中心组织,实行培训、免疫程序、净化方案、疫苗供应、抗体评价五统一,共推广应用4614.84万只鸡,获总经济效益15.13亿元,核心场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 一等奖 |
11 | 农业农村 | 西农233玉米品种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张永科;廖允成;海江波;王瑞;郭勇 | 该项目根据现有品种产量低,倒伏、干旱秃顶减产严重玉米种植效益低下的问题;采取大学育种团队+种业公司+基层种子农技推广实体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和科技助力,市场引领、政府助推的推广策略;育种团队组织成立责、权、利责任明确的玉米新品种推广实体;加快西农233玉米品种。经过几年项目实施,2018—2020年3年在豫、陕两省夏玉米区共示范推广162.6万亩;三地市3年累计新增纯经济效益7435.4728万元;三地市年均增收826.163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综合科技推广效益。 | 一等奖 |
12 | 农业农村 | 陕南汉丹江水源涵养区水稻种植中减肥减药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吕家珑、 杨雅君 、代允超、 何海龙 、杜伟 | 项目旨在解决陕南汉丹江水源涵养区水稻种植引起的面源污染与水质安全问题。研发了水稻田减肥减药综合控制关键技术体系2套;筛选了精准化施肥施药技术配套的缓控释肥料。在实验基础上完成了农业小流域数据库的构建,模拟预测了氮磷等污染物的负荷。在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协助下建立示范区共9个,累计技术推广面积达326.6万亩(2177 km2),总经济效益达 24978.05 万元。在减少面源污染的同时,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安全提供了保障。 | 二等奖 |
13 | 农业农村 |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赵利民、赵志国、惠麦侠、罗钰林、郭彦君 | 针对秦巴地区根肿病危害,已成为影响当地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项目集成“轮、种、育、土、肥、管、防”七个环节的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对根肿病防效比传统作务提高85%以上,实现了减药省工、增效控害、绿色环保目标,近5年累计推广127.5万亩,新增纯收益20.3亿元。本项目登记蔬菜新品种6个,鉴定科技成果1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相关论文17篇,出版著作2部,汇编试验报告6册,培养研究生9人。 | 二等 |
14 | 农业农村 | 奶山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集成及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史怀平,罗军,边会龙,李聪,王鹏飞 | 该项目确定了奶山羊圈舍建设与饲养管理技术,3月龄羔羊断奶体重达20.8kg、成活率达到98.6%,母羊产羔率达到180%左右,奶山羊群体产奶量平均增加15%~20%,羊奶中细菌微生物以及体细胞数量降低,建立了奶山羊疾病防控体系;形成了“专家+核心示范场+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示范场+周边养殖场”的高效推广模式。2018~2020年推广应用于89.5万余只奶山羊,总经济效益达到3.7亿元,养殖户及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 二等奖 |
15 | 农业农村 | 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董强、冯妍、赵永攀、雷江红、谢印乾 | 项目组开展了奶牛围产期疾病的预警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查清了我省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研发出围产期疾病预警系统,建立了围产期疾病防治技术体系。创建了高校技术研发团队+龙头企业示范+培训+跟踪服务推广模式。在我省龙头企业示范,并在奶牛养殖主要地区进行推广和服务,建立了主要围产期疾病监测群70个,挽回因围产期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8.14亿元,获得总经济效益11.2亿元,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1100人。 | 二等 |
16 | 农业农村 | 关中粮食作物节水节药减肥增效综合技术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李援农、谷晓博、王涛、侯谱、方恒 | 关中玉米-小麦轮作种植模式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出现水、肥、药利用效率、等水平均较低情况。利用团队所获得的技术模式,在杨陵区、三原县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农民培训调研宣传模式等,开展了15030亩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节水193.86万立方米、节肥42.11吨、增产120.36万公斤、增收纯效益164.18万元的效果。实现降低劳动力投入平均2.2个/亩,加快了机械化普及速度,对区域粮食安全、水安全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均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 二等奖 |
17 | 农业农村 | 基于生态农业建设的农技推广“金桥模式”在渭北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与应用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刘玉凤、沙 宏、党占平、齐晓军、田争运 | 本项目依据农业生态学原理,重点研发和推广了乡村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苹果绿色生态集成技术及小型家庭农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创新形成了农技推广“4321”的“金桥模式”。完成了2个养殖场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试验示范,26户农村厕所改造,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3.43万亩;推广生态果园建设综合技术9.4万亩。完成果园土壤施肥试验,果园土壤改良1160亩,改造老果园6200多亩。利用“金桥模式”培训职业农民10470人次。累计完成新增产值2114.55万元,纯收入1372.82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 二等奖 |
18 | 农业农村 | 苹果矮砧自根大苗技术推广 | 陕西种苗集团有限公司 | 梁建军、 梁 彬、 郭韩玲、 马锋旺、张养恩 | 本项目采用预处理变温脱毒、RT-PCR病毒检测,组培工厂化育苗上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率先把分子检测技术与组培工厂化育苗相结合,保证组培生产的无毒化。截止目前,累计推广苹果矮砧自根大苗建园面积7.83万亩,新增效益4.7亿元;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苹果苗木生产方式,推进苹果种苗产业的工厂化生产,增强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果业发展和升级。还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及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 二等奖 |
19 | 农业农村 | 农作物基质营养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 杨凌珂瑞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马新世、甘海玲、王博文、李前进、曹京阳 | 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将畜禽粪便、植物秸秆按照不同比例经过微生物高温发酵,生产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栽培基质,投入农业生产,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利用专用的PE袋(宽30cm×长50cm×厚14cm)每袋装7公斤的栽培基质,按照行距90公分,袋距72公分,每袋定植两株,每亩地用1000袋;配套专业的滴灌袋供给营养和水分,可节约70%的水,减少80%的农药、化肥投入,西瓜、甜瓜的糖度可提高1-2度,产量增加20%,实现土地在修养中生产不间断。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