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
立足稳定基本盘、夯实“压舱石”的根本定位,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和践行大食物观,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依据《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农业农村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效,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明确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按照我厅的统一安排,于2020年12月中旬分别形成初稿,并在规划处的指导下,结合全省生产实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在征求有关市县和厅内相关处室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单位同志和专家,进行了评审,再次修改后,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文本。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一是巩固和创新结合。坚持粮食生产“一稳三提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发展大豆油料的新要求。二是区划重点突出。突出关中小麦玉米、陕北渭北旱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陕南稻油。三是系统特征明显。以耕地质量提升、良种繁育推广工程为基础,拓展到单产提升、旱作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规划主要内容
共5章19节,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章主要任务与产业布局,第四章实施的重点工程,第五章保障措施。
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坚持“稳面积、提产能、提单产、提效益”的总策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发展目标。耕地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到“十四五”末,总产稳定到1235万吨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实现粮食供需紧平衡目标。
重点工程。共有7项。一是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以30个粮食主产县和20个粮食保障县为重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深松耕、秸秆还田和科学施肥。二是良种繁育推广工程。在农作物制种优势县区及60个品种审定试验站、点、园,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种业创新平台,巩固提升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加强种子良繁基地建设。三是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以粮食主产县和粮食保障县为重点,围绕耕作制度构建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良种良法配套、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四是粮食规模化经营工程。以粮食主产县和粮食保障县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统领,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单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经营、生产托管等形式,推进粮食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五是大豆扩种工程。以陕北、渭北和陕南的大豆主产县为重点,稳粮增豆优化种植结构,开展大豆净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园套种大豆、马铃薯大豆间套轮作等方式,扩大大豆面积。六是旱作节水工程。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兼顾其他产粮县区,因地制宜构建粮食作物节水模式,健全节水机制,强化节水技术推广。七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在农业生产县(区),强化监测预报,建立会商机制和救灾保障体系,开展联合攻关,建设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疫情监测阻截体系,培育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